[09月01日] 运动训练计划和训练总结
周期的训练安排中。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特点有不同的侧重要求,所以,体能训练内容的安排也存在相应的区别。便如,在基本训练的体能训练内容安排上,田径跳跃项目突出速度与力量相结合的体能练习;中距离游泳突出速度耐力与量耐力的体能练习;举重则突出最大力量与力量耐力的体能编编练习等等。在此需要了解的是,体能训练内容在训练计划中的结构安排。决定基本期训练内容结构的依据。是现实训练目标的需要和不同负荷后机体的反应及恢复状况。在接受了某一项内容的负荷之后,机体不同的生理系统和心理过程的反应是不尽相同的,所需要的恢复时间自然也不相同。也就是说,在一次训练后,人体的某些系统会产生浓度疲劳,而另一些系统则只会产生中度或轻度的疲劳。由此可以看出,体能训练的各项内容在基本期训练计划中必须遵循交替安排的原则进行配置。这样,既能够使运动员所需要的各种竞技能力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又可避免由于负荷过于集中而导致过度疲劳。
2.计划中的技、战术训练内容
基本期训练中的技、战术训练内容,同样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单人项目、集体项目,还是周期性项目、非周期性项目,其主要的技、战术训练内容的实施,都安排在这一阶段当中。关于技术训练内容的安排比例,需要根据技术在各项目中所承担的不同任务而定。例如,“项群分类理论”中的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项目(体操、技巧等项目),其技术难度大,准确性要求高,占用训练时数多。所以,在计划中的安排比例自然也高;而在”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中(中长跑、中长距离游泳等项目),其技术训练大都集中于初级阶段培养中。在专项提高阶段中,主要解决的是个体中存在的一些技术细节问题,因此,所占用的时间比例并不大。同样,关于战术训练,也是根据不同项目的具体要求来确定其内容安排的。战术训练在计划中的安排,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模拟训练及实战训练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为符合比赛要求,一般都安排在恢复状况和体力状态良好的时间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技、战术训练与体能训练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在相互交替中融合的,反复的技、战术练习内容中包含着体能训练的意义,体能练习又常常借助技、战术训练形式来进行。
3.计划中心理能力和运动智能培养的训练内容
心理训练在大多数项目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它在比赛中直接影响到运动员能否正常地发挥自身的竞技能力水平,所以,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运动智能的培养对运动员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十分重要的训练内容之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把运动智能看作是一个运动员或一个运动队从中级水平迈进的“桥梁“。若不具备高不平的运动智能,其发展就很难有显示著性的突破。
心理训练和智云彩训练的内容,在基本期的训练计划中大都安排在技术和战术训练不中。
4.计划中机体的恢复训练内容
完整的运动训练体系不可缺少地包含着恢复训练的过程。具体到运动训练计划的内容安排,也必然遵循这种结构上的规律。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在训练计划的宏观规划上,还是在计划的局部安排上,都必须自始至终地遵循“适时恢复”原而,决不可忽略恢复训练手段的及时安排。
(三)基本期运动负荷的安排特点
科学的运动训练,必须建立在合理的运动负荷的基础之上,而运动员则主要是在基本期的训练过程中承受运动负荷的。所以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既要使运动员机体能够获得足够的负荷刺激,又要防止由于过度刺激而产生的过度疲劳)就成为基本训练计划制定的一个核心问题。运动训练中的任何负荷,都包含着负荷的量与强度两方面的内容。前者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量的大小,后者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度。
1.以负荷量为主要刺激内容的特点
反映负荷量大小的指标,通常有练习次数、持续时间、总距离、总重量等。在基本期的训练中,运动员需要花费大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以提高体能为目的的、具体的训练过程中去。而此时的体能训练手段,主要以加大运动量的方式来表达到体能训练的目的。具体地主,就是增加练习的反复次数;增长训练的持续时间;保证足够的练习总距离和总重理。以这样的方式使运动员机体的潜在能力得以适宜的消耗,从而实现机体不断产生新的生物适应现象,达到不断提高体能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安排运动量的时候,必须以“适宜负荷”原则为其理论基础,以运动员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实际承受能力和恢复规律及特占为依据,客观合理地予以制定。
2.负荷强度刺激内容增加的渐进性特点
负荷强度的大小一般是通过练习的速度、距离、高度、单位练习的负荷重量或练习的难度来予以衡量的。前面已经描述过:负荷的理和负荷强度构成了负荷的整体,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彼此依存而又相互影响。任何负荷的量都是以一定的负荷强度为条件而存在的,任何负荷的强度又都以一定的量为其存在的必要基本。在这一对矛盾中,矛盾的一方产生变化,必然导致另一方产生相应的变化。由于人体同时承受极限负荷量和极限负荷强度的能力极其有限,并且在情况下机体供能器官中的储备能源将很快衰竭,进而将产生过度性疲劳。所以,基本期训练计划中负荷与负荷强度的安排,原则上应遵循“量大强度小,量中强度大”的规律来进行。
负荷强度的安排,除了要考虑负荷量大小的因素外,还必须符合运动员机体有效接受负荷强度的规律,以及比赛设置的时间要求。因此,在基本期的训练过程中,负荷强度的安排大体上呈现出一种渐性特点(图9-2)。
从图中可以看出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在基本期安排中的对应关系。
二、赛前期训练计划的特点
赛前期训练在一个总的系统训练周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安排这一时期训练计划的内容这一时期的训练安排是否具有科学性,将直接影响到比赛的结果。由于受着具体运动员和具体运动队不同层次及不同水平的影响,教练员在安排这一时期训练计划的内容和负荷时,不仅要掌握赛前训练的一般要点,而且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予以区别对待。
(一)赛前期训练的主要任务
赛前期训练的主要任务可归结如下:通过合理的安排的内容、方法、手段及所提出的要求,都必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紧扣中心任务。如若不能如期完成赛前期训练任务,则无补救的余地。
赛前期训练的主要任务可归结如下:通过合理地安排负荷量,清除机体在基本训练期所形成的、尚未完全恢复的生理及心理疲劳;促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在基本期训练中所获得的各方面的各方面的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竞技所需要的方向上去。
(二)赛前期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
赛前期训练的内容相对于基本期的训练来看比较单纯、具体,但就其内容的结构特点来看,与基本期训练一样,即也是通过各种内容合理的交替安排,使运动员保持系统的持续训练,以适宜的次数和适宜的量度给予负荷刺激,有效地提高专项竞技能力。
赛前期训练与基本期训练在训练计划内容方面的主要区别在于:赛前期训练的内容更加专项化,完成练习的形式更加接近于专项运动形式,练习的组织方法更加符合于比赛马特点的要求;在体能训练方面,专项运动能力训练的比例增加,一般运动能力训练的比例减少;在技战术训练方面,局部的分解练习的比例减少,实战的完整练习的比例增加;在恢复训练方面,加强了恢复训练的措施,丰富了恢复训练的内容。
(三)赛前期运动负荷安排的特点
赛前期训练负荷变化的基本特点:训练强度提高,而与其相对应的负荷量相对减少。
在此必须指出,赛前训练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是使负荷强度得到有效地提高,为运动员机体在比赛过程中充分发挥潜在体能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通过基本期的长时间训练,运动员机体内已经积蓄了较大的潜力。要使这些潜力在比赛时得以充分挖掘,就必须在赛前的一段时间内,使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处于能够发放高强度神经冲动的良好状态。然而,达到这一目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则是在赛前训练中适宜地安排适应性的高强度专项训练内容。可见,赛前期的这种高强度的适应性训练,起到了赛马前诱导的作用(图9-3)。
值得注意的是,负荷强度的提高加深了对机体的刺激,这就需要注意安排好训练负荷的节奏。恢复性的小负荷训练,应从基本训练期的1/5增到1/3为宜。
三、比赛期训练计划的特点
比赛期训练的主要任务非常明确,就是为运动员在各个方面培养最佳竞技状态作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在比赛中力争创造优异的成绩。
比赛期一般是以比赛日为准,提前一星期时间或10天予以计算的。有些项目一次比赛只延续2~3天,如田径、游泳等,还有些项目的比赛则会延续5~6天,甚至两三星期的时间,如乒乓球、羽毛球、足环球、篮球等。无论比赛期是长是短,其间训练安排得是否得当,都将对比赛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比赛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
比赛期训练计划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与赛前期训练计划的内容有着相似之处。所不同的只是:比赛期训练计划的内容安排得列加紧凑,各项练习的目的规定得更加明了、具体,其用意旨向都是针对比赛各环节的顺利进行而精心设计的。
比赛期训练计划的内容安排,首先突出了专项能力的适应性练习。以田径运动中的跳运为例,赛前一个星期的训练中,适应性的全程助跑练习,就有可能会安排两次,目的是通过这两次专项训练内容的安排,使运动员无论是助跑节奏的稳定性、准确性上,还是在对助跑负荷强度度的适应性上,都能够成功地在技术方面、体能方面、心理方面为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针对完整技术动作中的关键环 [内容提要]本章围绕着运动训练计划及运动员训练总结的基本内容、特点及要求,着重介绍训练计划的概念、作用、分类及设计依据。在介绍有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运用的指导。特别是对已制定出的训练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和必须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教练员制定的训练计划的目的和意义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执行训练计划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一节运动训练计划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一、训练计划的概念与作用
(一)运动训练计划的概念
人们在从事任何一项有步骤的活动或工作之前,势必会对这一即将采取的行动进行一番考虑,然后再做出具体安排,这一过程就是行为活动或工作之前的理论设计过程。所设计出的行为步骤的理论性文字提纲,就是进行这一工作的具体计划。毫无疑问,运动训练计划就是在训练过程开始之前,为实现训练任务和目标,对训练内容、步骤及其要求所作出的理论设计和安排。
既然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设计和安排的内容,、步骤和要求,那么,就可以把训练计划作如下理解:训练计划是为实现预定目标而选择的达到目标的进程通路,如图9-1所示。
要达到预定目标的通路,有多种选择,妈即可选择各式各样的方案。训练计划的制定就是对这些不同途径进行正确选择的过程。
运动训练计划应该具备两个基本属性:准确的预测性和灵活的可调性。预测性是指对根据拟订计划实施训练而可能取得的成效的预测,它体现着训练计划的目标:可调性是指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训练计划预期目标与实际训练效果可能出现明显偏差时,对训练计划所能进行的修正空间。计划的设计是在训练目标建立的基础上进行的,训练目标和任务的确定是训练计划的核心。所以,计划本身就必须具备尽可能准确的预见性。但是,运动训练的具体过程受着主观和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训练计划的预测性不可能达到完全准确。实践中所制定的训练计划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而进行一些修正或变动,以保持与训练目标的一致性。因此,训练计划又须具备一定的可调性。
(二)运动训练计划的作用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是运动训练的中心环节,它贯穿于整个训练实践活动之中,其重要作用和地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运动训练总体过程具有先导作用
在制定一个完整的训练计划时,首先要进行的工作就是对运动员进行初始状态的准确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制定出针对性的训练目标。这两项工作对训练过程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初始状态的诊断为训练计划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和依据,这些信息和依据是否客观准确,直接影响着训练指标的建立是否具德基本的可行性。可见,这一工作十分重要。若忽视了这项工作,将加大训练过程的盲目性,导致训练脱离预定总目标的情况发生。
2.运动训练的进程具有指导作用
总休训练计划之中包含着干个阶段性计划,也就是说,训练的总目标之中,包含着若干阶段性目标。通过训练计划的制定,把训练过程的目标,具体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而又彼此相互联系的训练任务,再根据这些独立的训练任务,制定出具有特定要求的练习。运动员按照这些特定要求,逐一完成规定的练习,进而使之逐步接近,直至完成训练的总目标。
训练阶段的划分及其任务的建立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出现的时机,即与重大比赛的时间能否一致。如果阶段划分和阶段任务的建立与客观条件不相吻合,计划本身也就失去了指导作用。计划所囊括的训练过程的时间跨度越大,其指导意义就越大。
3.对运动训练的实施过程具有控制作用
总体训练计划中的各阶段计划之间存在着承上启下的内在联系,各阶段计划中都包含着前阶段的“诊断结果”和本阶段的“任务指标”。在训练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对这些“诊断”、“指标”进行适宜的测评,从而实现对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保证训练过程的顺利进行。
4.训练过程的参与者具有统一认识的作用
训练计划是实施具体训练活动的纲领性文件。运动练过程所涉及的人员对象,并非仅限于教练员和运动员,还包括参与训练过程的其他人员,如科研工作者、医务监督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训练计划这一纲领性能文件,能使所有人员对如何具体地实施、控制和辅助过程,形成思想上及行为上的高度统一,从而使训练活动在严谨和谐的条件下顺利进行。
二、运动训练计划的类型和基本内容
(一)运动训练计划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运动训练计划实施不同的分类。例如,根据时间跨度对计划进行分类,可分为多年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课时训练计划;根据训练任务对计划进行分类,可分为技术训练计划、战术训练计划、体能训练计划、心理训练计划、恢复训练计划、比赛期训练计划、赛前训练计划、恢复期训练计划。
无论以什么标准划分的训练计划,其自身都具有各自的基本训练任务;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训练负荷的量度与节奏、训练活动的组织及实施等方面,也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按时间跨度的在大小所划分的训练计划,内容相对全面、综合,在实践中运用得也最为广泛(表9-1)。
多年训练计划及年度训练计划主要用于安排较长时间的系统训练,属于具有整体战略性意义的规划,一般采用框架式内容,无须过于详尽,在实施过程中要求相对稳定。周计划与课时计划则属于实施性计划,内容比较详尽,实际训练过程中依据具体情况,需要随时进行修正和调整。
表9-1 训练计划的类型、时间跨度、基本任务对照表
训练计划类型 时间跨度 基本任务
全程性10-20年 培养高水平选手
区间性2~6年 完成阶段性任务
单周期6~12个月 参加一次或一组比赛
双周期 每个周期4~8个月 参加二次或二级比赛
多周期 各周期2.5~5个月 参加三次或三组以上比赛
基本期5~20周 提高竞技能力
比赛期3~20周 创造优异成绩
恢复期1~4周 促进心理/生理恢复
训练周4~10天 提高竞技能力
比赛周3~20次课 创造优异成绩
恢复周 促进心理/生理恢复
综合课0.5~4h 完成多项训练任务
单一课 0.5~4h 完成一项训练任务
(二)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内容
不同类型的训练计划在其内容上具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但是,由于不同时间跨度的训练过程在其结构上又基本一致,即都包含着基本训练、赛前训练、赛期训练和恢复训练等结构内容,因此对于不同类型训练计划的设计,也有许多基本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同样也反映在训练计划的内容上。
根据训练过程中的意义,可以把训练计划的内容归结为以下3个部分:
1.准备部分的内容
训练计划准备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运动员身体机能、运动能力、恢复能力的现状诊断结果;在对所得诊断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之后,所建立的适合于本时期跨度训练过程并能够完成的训练目标。以上两项内容,不仅是训练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决定训练计划是否具备科学性意义的理论基础,同时还体现着训练计划的先导性作用。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在制定多年计划、年度计划和阶段计划的时候,都会考虑到对运员进行现状诊断定一环节,也都能够提出相应的练指标;但在制定周计划和课时计划的时候,却常常忽视了这两项工作,常以主观估计来代替客观诊断,用对某一练习的数量要求来充当训练目标, 必然会大大增加训练的盲目性。
2.指导及实施部分的内容
在训练计划的总体概念中,所谓指导部分的内容,是指对计划的全局性分布和设置尤其对时间跨度大的训练计划而言,它的意义与训练目标一样,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训练阶段的划分、各阶段训练任务的确立、比赛序列的安排等内容。通过指导导部分的工作,对训练练计划进行总体设想,勾画出训练过程的基本轮廓。然后,进一步规划出训练负荷动态变化的基本趋势,完成对训练过程的整体配置。
实施部分的内容比较细致,主要涉及训练的具体过程,其内宾包括训练过程中具体训练手段的选用和安排、各种训练手段所载负荷量度大小的配置、恢复措施的设计与选用。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练员除了必须认真细致地考虑选择何种训练手段和如何确定训练负荷之外,还必须周密地考虑恢复训练措施如何安排,这是现代系统科学训练理论的基本要求。
3.控制部分的内容
对运动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问题,现代训练实践和理论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控制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训练过程实施情况和质量的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及时、准确、客观、可靠的评定。
要达到对动训练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就必须及时地获取有关训练进行情况的大量信息,而这些信息只能通过有计划的检查才能获得。所以,训练计划中应列入对训练质量进行检查的内容。通过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训练计划实施效果的反馈性结论,并以此结论为依据,对训练计划进行修正、补充、完善,才能在实质上达到对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
第二节不同训练时期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不同时间跨度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都是一样的。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从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出发,以单周期为例,分别就基本训练期、赛前训练期。比赛期及恢复训练期的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展示讨论。
一、基本期训练计划的特点
要了解不同训练阶段的基本内容及其安排特点,首先必须清楚各阶段训练的中心任务。
(一)基本训练的主要任务
在一个大周期的训练进程中,基本训练是整个训练过程的主体部分。从时间跨度上看,它几站占去了60%的训练课时。运动员、教练员以及训练过程的其他参与人员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这一部分训练活动之中。基本期训练的核心任务是通过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措施,给予运动员适宜的运动负荷,使其机体产生一个良性的生物适应过程,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为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基本期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
根据基本期训练的主要任务,可以看出,其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如何给予运动员适宜的运动负荷这一核心问题而设置的。运动训练离不开负荷,负荷对机体的刺激能引起机体的应答,并能促使运动员的体能,技能以及心理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可以说,负荷是获得训练效应和提高训练成绩的基本要素。为了有效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下面将对本阶段计划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探讨。
1.计划中的体能训练内容
体能训练内容是基本训练过程的主体内容。运动员的机体只有通过只够的体能训练,才有可能得到运动负荷的刺激。体能训练包括广泛的内容,归结起来可以分成5大类: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柔韧训练及灵敏训练。在基本期的训练计划中,体能训练的内容大约占到总训练时数的60%~70%,并广泛分布于各小 节,进行反复的体验,使动作难点在运动员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通路得以加强和巩固,如休操、跳水等项目。另外,对于需要相互配合的集体项目,还需要安排适当的战术组合以及相应的配套练习,不断加深对配合套路的熟悉程度,从而达到在比赛中能更加娴熟自如的运用的目的。还有一个环节也是需要着重强调的,即及时的恢得措施手段的安排,这一环节对一些比赛时间跨度大的项目而言,更为重要。
(二)比赛期运动负荷安排的特点
比赛期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围绕使机体在比赛日处于最佳状态来进行的。负荷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需要依照运动项目特点、运动员个特点以及赛前的状态而定。一般来说,总的负荷水平不高,在比赛目标之前,通常需要降低运动强度或保持一定的训练强度。运动负荷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减小的。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可适当增加负荷量(如在间断训练后的恢复训练过程中参加比赛时)。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不同类型的负荷在比赛日的合理安排问题(力理型、速度型等)。由于不同类型负荷对机体所产生的影响不同,因此,机体在某种类型刺激后所需要的恢复时间也有所区别。为了使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竞技能力处于最佳状态,就必须通过科学的设计,使机体各个方面机能的最佳时期统一在比赛日出现。这对于顺利地参加比赛,创造优异的成绩是十分重要的(图9-4)。
在对抗性球类比赛中,运动员往往要连续参加多场比赛,这就要求教练员根据比赛日程的安排,制定相应的比赛期训练计划。如在两场比赛的间休日,训练负荷的安排原则是,留小负荷的恢复训练为主,这将有利于保持良好体能。
四、恢复期训练计划的特点
在一个完整、系统的总体训练周期中,恢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对于本周期运动员的机体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其后另一个周期的训练成效也影响极大。
恢复期训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降低训练负荷经及采取各种恢复措施,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以求尽快地完成能理物质的再生过程。
(一)恢复期训练计划的主要内容
为了实现恢复期训练的主要目标,要求训练内容的选择而更为了广泛而娄活,大概归结起来有如下一些内容:
1.身心调节性的活动
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适当的球类活动、游戏性活动、郊游活动等。为了达到身心调节的目的,在组织形式上可以考虑多采用一些小型的竞赛,借以调动运动员的参与热情,从而起到对运动员心理状态进行良好调节的作用。
2.内容广泛的灵活性、协调性练习及各主要环节的柔韧性练习
可以这样认为,在其他几个时期的训练和比赛中,由于各时期的主要任务都占有主导地位。因此,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往往容易忽视对边缘性练习的安排,而利用此时期进行一些弥补工作,是非常合适的。教练员在设计这些练习时,可以根据项目的要求、运动员的个体需要灵活掌握。
(二)恢复期运动负荷安排的特点
恢复期的训练,基本上没有什么强度方面的要求,负荷量也大大减小。但是,也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项目以及不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特点,有区别地予以对待。如果比赛时间跨度大,而负荷量又比较小,也可以在恢复期中适当增加一些负荷,以保持体能的相对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在恢复期的最后阶段,要注意与下一个训练周期的相互衔接。应该给予运动员一定的适应性负荷。
第三节训练计划执行中的基本要求与注意事项
制定训练计划是运动训练工作的理论策划部分,招待训练计划内容则是训练工作的实践部分。运动训练过程仅仅依靠训练计划作为指导是不够的,在对训练计划进行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必须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基本要求,以保证训练活动能够顺利准确地向着计划所提出的目标行进。
一、基本要求
在训练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练员应该认睦遵循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一)要使运动员对训练计划有一个深刻而清晰的理解
对于已经制定出的训练计划,不能理解为只是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用来指导和控制训练过程的工具,而同时应该把它作为运动员从事训练活动的行动纲要,并且对它的任务、目的、内容和要求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运动员是训练过程中的主体,是训练计划的具体实施者。所以,在实施训练计划之前,以及在具体的执行计划当中,都应该让运动员明白自己所从事的训练活动的目的、任务,从而使他们有明确的努力方面军。引导他们明确训练的目的和任务,是培养运动员训练动机、帮助运动员树立训练信心、调动运动员训练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有效途径。此外,运动员理解训练计划中练习方示、手段的设置及其运用目的、作用的过程,也是具体的理论学习和知识增长的过程。
可见,运动员对训练的深刻理解,不仅运动训练过程本身的需要,也是运动员提高理论知识水平的需要。
(二)把握好计划内容招待过程中的严肃性与灵活性
运动训练计划是训练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既然是纲领性的文件,那么,在训练过程中,就必须按照这个文件所规定的要求进行运作。
训练计划的内容并不局限于规定练习内容的容量,更为重要的内容,则是对运动员提出完成练习时所必须依照执行的法则及要求。这些要求中有些甚至是十分具体、细致的精确的强度限制,准确的动作位置等)。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具体要求,运动训练过程的具体目标才能够得以逐一完成。因此,可以把训练过程中的具体要求,看作是效达到练习目的,切实完成训练任务的“当律“保障,督促运动员在练习中严格地按照训练要求,逐一地认真的履行计划内容。
但是,计划的制定与现实状况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吻合。计划中所提出的要求,也会出现与运动员当前所处的条件或环境不相协调的情况,如出现伤病、情绪不佳、体能尚未恢复等情况。此时计划的执行就应该针对预先练习要求的严谨程度,灵活地予以调整。
总之,在具体实施训练计划内容的过程中,既要坚持严格要求的原则,又要根据实际状况灵活地把握尺度,只有这样才能从实质上提高训练效果。
(三)及时获得各方面的反馈信息,不断修正、完善计划内容
运动训练计划制定出来后,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通过各阶段计划执行的具体情况,对训练成效进行不间断的测评,并对测评结果与阶段性训练指标之间所存在的差距进行分析,寻找陋计划中的缺陷,进而进行修正和完善。它是一个循环往复地对训练实施有效控制的过程。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搜寻执行计划效果析反馈信息这一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教练员对实施训练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细节,以及运动员的细微反应,都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了解,并以极大的耐心来求得可靠的反馈信息。
二、注意事项
在实施训练计划内容的具体过程中,教练员除了要按照招待计划的基本要求,对训练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之外,还必须注意到可能影响训练活动正常进行的其他主、客观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可能由此而产生的不利于训练活动的后果。因此,在实施训练计划这前,有必要明确一些具有预防性质的注意事项:
(一)明确每一项练习的实质性意义
计划中的任何一个练习应该具备自身的实质性意义,这也是设计和运用这一练习的依据。作为教练员来说,这一点是必须明确的。而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仅靠教练员的理解来指导运动员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运动训练的施教过程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在这一过程中,运动员不应是被动的接受教练员的指导,而是应该在教练员充分调动了其认识事物的能动的前提下,在明确了练习目的情况下,主动地接受训练。这是提高练习效果的根本保证。
(二)高度关注运动员的个体差异
运动训练过程本身就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否则,可能会大大影响训练实施的效果。“区别对待“的训练学原则,已经从宏观上对此问题进行了阐述。而要具体地把握好这一原则,则必须着眼于具体细致的环节。准确把握运动员的个体差异,为落实训练计划中的各项具体要求,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基点。针对同样的练习要求,教练员在对不同训练水平、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性别,以至于不同个性特点的运动员表达其的意图时,所采取的语言形式、情感态度等,都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其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使运动员最大限度地领司教练员的意图。
(三)加强安全意识,避免伤害事故
安全因素是训练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到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执行训练计划的具体训练环节中,对可能导致伤害事故的任何因素,都必须采取防范措施,确保运动员在训练中的安全。需要特别给予关注的训练是:器械上的练习、持器械的练习、负重练习以及大强度练习。在帝施这类练习之前,教练员应该首先考虑安全、其次考虑效果。另外,不能够忽视对运动员一般健康水平变化的观测,以保证运动员安全地承受运动负荷的刺激。
(四)加强运动训练中的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作风
运动训练过程中一介特殊的教育过程,它的任务不仅仅局限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运动能力,同时还包含着培养运动员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等内容。需要指出的是,运动技术的培养与思想品质的教育,在训练过程中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协同关系。训练活动对思想教育有着特殊的促进作用,在训练中既可以使运动得到意志品质的磨练,也可以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团结精神;结合运动训练过程,对运动员实施有效的思想教育,有利于运动员在提高认识能力的基础止,建立起牢固而正确的训练动机。在实践中已经得到证实的结论是,缺乏思想教育的运动训练,难以使运动员主动保持训练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持续性,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运动训练的最终效果。
第四节运动员的训练总结
在诸多的运动训练学理论教材中,有关运动员自我训练总结的论述内容尚未见到。为提高运动员认识及自我控制运动训练过程的能力,在本节中将对运动员训练总结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控讨。
一、训练总结的概念、意义和分类
根据广义上的“总结”释义,可以把运动员的训练总结,概括为如下一段文字,即对某一阶段内的运动训练情况、训练理论的学习情况及其思想认识伯提高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并做出相应的具要指导性意义的结论。
从事任何一项工作,经过一定周期或某一时间跨度之后。人们都热势必要对本时期的工作状况进行一番全面而细致的总结。其目的就是通过回顾工作历程,从中寻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客观的结论,并以此结论为依据,制定出今后的工作计划。同样,支运动员的训练总结,也是为了对业已履行的训练过程进行客观的评价,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从而有效地服务于其后的训练过程。可以这样认为,对运动训练的总结过程,就是对训练系统认识的理论升华过程。由此可见,运动员对自身练过程的总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多数的训练总结,是依据时间跨度来进行分类的。而时间跨度的标准,又大都与训练跨度相一致。所以,此类训练总结通常分为年度训练总结、阶段训练总结、大周期训练总结,小周期训练总结、周小结与课时小结。也有依据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进行分类的,即基本期训总结、赛前小结、比赛总结等。训练总结的分类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___时期的局限。所以,以时间跨度为依据的分类最为常用。 二、训练总结的内容、方法及要求
运动员训练总结的内容,一般是根据运动员自己在训练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的,其内容是广泛的,归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体能训练效果的总结(包括力理训练情况,速度训练情况等内容)、技术训练效果的总结(包括个人运动技术的总体改进情况,关键技术环节的掌握情况等),战术演练效果的总结(包括集体配合的效果、个人战术意识的提高状况等)、专业理论学习的心得体会,以及对今后训练突破点的分析等内容。
关于总结的具体内容,原则上是不受过多局限的,有时甚至可以包括对训练计划的建设性意见,或对某种训练手段的实施提出质疑。总之。无论见解如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效地提高后阶段的训练效果服务。
训练总结的方法与内容一样,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就其运用的广泛程度来看,常被采用的有如下几种方法:
(1)因果分析 从训练的外部形式入手,寻求出导致训练成功与失败的内部原因,这一分析过程被称之为因果分析法。
(2)逻辑推理 针对训练内容的设置以及实施的方法,依据事物发展和形成的必然规律,对训练成效进行推论的一种思维过程,称为逻辑推理法。
(3)数理统计分析 训练总结中所运用的数理统计,实际上最为常用的一些简便的数理统计方示,即在训练过程中对一些量化的技术参数进行简单的统计,进而根据体育统计学原理,对训练方示和手段实施的实际效果进行评论或评判。
(4)前瞻预测 根据对当前各方面情况的分析,对业已拟定的训练方案实施结果进行的预测性推论过程,称之为前瞻预测法。
训练总结的内容是广泛的,开封是多样的,所运用的方法也就不仅仅限于以上几种。在此,只是对几种常用方法作一简单的介绍。关于训练总结的撰写要求,大致归结如下:
(1)力求全面,突出重点 在进行总结工作之前,从哪些方面军入手进行总结工作,必须考虑成熟。作为训练总结,通常要求在内容全面的同时,根据训练的实际情况捕捉最值得总结的具体内容,以清晰的思想对总结的内容进行渐进深入的分析。
(2)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在进行总结的具体过程中,特别是在进行理论分析或推理过程中,要努遵循逻辑思维的普遍规律,层次分明地对内容予以描述和分析。
(3)用词准确,语言精练 在训练总结中,描述内容时,要求用词必须准确。尤其是对结果的描述更应注意,避免模棱两可的含糊用词、用语。语言精练也是训练总结的基本要求,无须长篇大论,只求论述清晰。
三、训练总结范例
出于更具实用性指导意义的目的,在此根据运动员训练总结的基本要求,举出一个运动员自我训练总结的例子作为范例,供学习者在实践过程中参考。
训练总结(跳远运动员基本期阶段总结)
根据年度训练计划的阶段划分,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基本期训练所规定的训练内容,现将本阶段完成训练任务的基本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阶段训练任务完成的总体情况
根据总计划中确立的阶段训练指标的任务 ,现将实际完成的情况与所应完成的指标对比如下(表9-2):
表9-2指标对比
分类 30 m/s 100 m/s 负重全蹲/kg 立定跳远/m 跳远/m
训练指标 3.35 10.45 140 3.25 7.55
实际成绩 3.31 10.35 143 3.27 7.38
从上表中指标任务与实际完成情况的对比来看,体能训练基本上达到了预期训练目的,而专项成绩的测试结果表明,其与预期任务之间具有一定差距..
二、对本阶段训练实施过程中主要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
按照计划要求,本年度体能方面重点发展的内容为跑速;技术方面则是在提高助跑速度的基础上,稳固合理有效的助跑节奏,保持较高的准确性,并进一步改进起跳技术.
1.关于速度训练及跑的能力的提高
从阶段训练的体能测试结果来看,两项重要的测试指标的成绩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并已经超过了阶段训练的任务指。.通过回顾本阶段的速度训,,我个人认为跑速得以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首先,计划中对于速度练习的训练量比以往有明显的增多.计划中除了专项速度课的安排之外,在技术课和力理课中的主要练习之,,基本上都安排了一定理的节奏跑(90%强度)其次,在恒定强度反复跑的练习要求中,强度限制区间的设置比较适宜,起到了良好的强度刺激作用;另外,在总体训练的安排中,注重了有关跑的辅助性练习,
这些练习促进了跑的技术的改进。
2.最大力量的恢复与巩固,快速力理练习的深入发展
在基本期训练的前半部分计划中,力量训练的安排突出了练习的强度要求,使最大力量的训练水平在短期内得到了有效恢复,为整个阶段训练过程珠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力量素质基础。一旦达到较为牢固的力量训练水平,再集中地进行快速力事训练,特别是以跳跃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专项能力训练,便能获得理想的收获。
3.技术意训人的形成与实践体验之间存在的差异
通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以及实际训练体验,进一步明确了跳远技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即在高速助跑条件下的有效起跳。而在目前情况下,助跑的速度及其节奏,都已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但是,所表现出来的专项成绩却并不理想(助跑最后14.50m的时间为13.51 s)。如果助跑与起跳的技术衔接合理而有效,则专项成绩应该达到了7.60m(实际只跳出了7.38m).
三.结论归纳
1. 速度的提高要以一定的跑的练习量为基础,以适宜的练习强度为条件,并注重技术动作的改进与提高.
2. 最大力量的训练水平,是快速力理或跳远专项力理水平提高的基础。
3. 在高速助跑条件下的有效起跳,是将来技术改进的中心环节。
[ Last edited by 天堂的鸟 on 2005-9-1 at 23:01 ] 真是好东西。。。。:lol 真是好东西。。。。:lol 感谢!~就算是抄下来的,也能帮助很多人了! 支持,对我挺有帮助的谢谢 真是费了一番力气呀! 文章很深刻!开卷有益! 貌似和详细,很不错哦···
页:
[1]